關於憂鬱症這件事 part2

憂鬱就像是一圈一圈的繩索,不但使人難受,也好像讓人沒有其他選擇的樣子。

#小鬱亂入 #憂鬱症 #鑽牛角尖 #接納 #尊重 #界線 #選擇 #不否定 #不評價

作者:楊亦喬 心理師

很多人提到憂鬱就會說:不要想太多就好了嘛~~
或者是會帶著尖銳的語氣評論他們就是日子過太閒了
更或者會認為鑽牛角尖就是憂鬱的問題所在。

http://depressytrouble.tw/index.php/information/
小鬱亂入
這一網址提供滿多有關憂鬱的有用心理衛生資訊
再加上用擬人的方式把憂鬱症給命名為小鬱
讓憂鬱沒有那麼神秘
而是可以讓一般民眾從圖示和簡單說明更多認識憂鬱

憂鬱導致人會對大多人事物有負面的解讀和評價
我們可以想像一般人和憂鬱碰到同一個壓力事件
憂鬱可能就會面對過多的自我懷疑自我責備自我要求
一般人也會有,只是同步有情緒調解功能
我想凡事過猶不及都是有其可調整的地方

那些環繞在腦子裡的負面想法常常把憂鬱者綁住
以至於什麼事情都不想要做了
是因為他們會認為做了也不會比較好
那我乾脆什麼都不要做還比較安全呢

另外憂鬱會讓人有極端的想法,可用完美主義來形容:那就是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(完美),否則就都不要做。

試想這世上哪有完美呢?
每件事都有限,盡所能去做。
然後在這過程裡有所享受和學習是很美好的,
但是在憂鬱者的腦中會很多的我一定,否則我就…”我應該要…“等的認知,一旦自己沒有達到自我標準(高標準),就會狠狠地抨擊自己,請相信當你在責備憂鬱者說到沒做到的時候,他們已經自己在心中打自己臉無數下了(嚴重自責)。

我們的想法是可以有所彈性和變通的,
特別在於因應情緒的衝擊時,
畢竟我們無法預測下一秒會遇到什麼事,
也無法控制別人怎麼樣對待我們。

憂鬱就像是一圈一圈的繩索,
不但使人難受,也好像沒有其他選擇的樣子。
所以不是人們跟他說不要怎樣就能不要的。

我倒是認為換個角度來想,
還是說在這樣的困境裡,我們想那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?

簡單關心憂鬱者(例如:上次聽說你後來怎麼樣呢?
好好陪伴憂鬱者(陪伴不是在那滑手機或抱怨)
傾聽是件重要的事(多聽,少說自己的看法和建議)

不評價(例如:你又來了
不否定(例如:你不要這樣想

讓憂鬱者有選擇權
(例如:我可以做些什麼能讓你好過一點呢?)

讓憂鬱者有適當界限

有關這一點,我想特別提醒憂鬱並不是尚方寶劍,
有人會說我就是有憂鬱,所以我才…“
或者會說我憂鬱,所以我無法…“

原則上人與人之間的接納和尊重
生活當中的規律對憂鬱者是非常重要的
在較低限度裡,憂鬱仍是可以做些事情的
雖然情緒的狀態不佳,但是給憂鬱事情做,讓我是一個有用的人這種念頭進入認知裡,但在運作的部分,如何安排和評估又是一門學問了。

我的想法是,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是連動的,
因此若在輕微的行為裡有較為正向的經驗,
那麼憂鬱的情緒就會有所改善,
而對自我的認知也會跟著轉變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