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倒心裡的高牆,也把周遭的人變成助力和夥伴,不再一個人悶著頭傷心煩惱,而是勇敢的去走屬於你的人生。
#家庭 #生涯 #生涯規劃 # #學習
作者:楊亦喬 心理師
你從名校轉學到公立國中,你說對現在教育體制感到無力,以前很認真唸書,現在覺得做什麼結果都一樣,對於未來你不再有盼望。我看著你的失落,和媽媽的眼淚。
幾次跟你的約定之後,我知道要離開家裡和我談話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幾次和你的談話,我可以聽到你的心底有很多聲音,可是一直沒有人聽懂。
所以我想,總要有人付上代價,讓你知道,有些事情只要你願意,沒有什麼事情會白費,都一定有所意義的。
我開始空下來一個時段,到你的家裡。
還記得第一次去你家,你家大門深鎖,只有聽到狗吠聲。我和阿嬤打聲招呼、講幾句話,知道你在房裡就好。第二次去你家,阿嬤來幫我開門,可是阿嬤在客廳不斷斥責你,要你出門,我聽見你在房裡的聲音,是充滿生氣和無奈的困獸之聲。我和阿嬤聊了幾句,知道在阿嬤的心裡,你一直是他引以為榮的孫女,品學兼優又會照顧弟妹,現在變成連學校都不去,阿嬤心裡是難以接受的,也不知道要怎麼做。我告訴阿嬤,你仍然是阿嬤心裡的優秀孫女,這一關過了,未來會更順利,請阿嬤減少用罵的方式對待你。我們在你房門外講,我想你一定都有聽到。
你的媽媽很忙,為了你不到學校的事,到了學校好幾次;你的爸爸長年在國外工作,你提到媽媽的時候,總是替媽媽抱不平,覺得媽媽身為長男的媳婦好倒楣,好像千斤萬斤都在媽媽身上。
下次去你家你離開房門,我和你在客廳講話,進到你家之後,你介紹家裡的空間,表示爸爸是長子,底下有好多位姑姑,所以家裡的資源一直是共享的,你覺得只有在自己房間才是最安全的地方,可是親戚的小孩們又不定時會來家裡,你對這樣的家庭感到厭煩,又覺得媽媽一直不為自己發聲,你不喜歡這樣,卻又好像改變不了什麼。我們討論到媽媽,好像又是你在講自己一樣,這樣的自己其實你也不喜歡。
再下一次我進到房間和你談話,我發現你房間有很多童年的回憶,和爸媽一起出遊的照片,國小獲獎的獎狀等等,你提到剛進國小的時候,媽媽把你留下來,開車走的畫面,然後就落下淚來。原來在一向獨立堅強的外表下,有一顆柔軟的心。所以你就常常表現得毫不在乎,其實心裡是很在乎的。和媽媽的關係一直是你心裡的痛,因為表現良好,所以媽媽比較多的時間在年幼的弟弟、妹妹身上,有時候你也想要被呵護和照顧,但好像一直以來用成績來換得注意這件事,對你來說已經失去意義了,你不知道,他們愛的是你,還是成績。
謝謝你願意讓我知道這些想法,你也說能在國三這一年遇到我很幸運,和你討論的時候,我看見你更多認識自己,也願意回來學校和同學一起上課,你試著讓媽媽知道你的感受。家裡的不愉快,雖然還存在,可是我們都發現,你的改變也帶動媽媽的改變,媽媽開始表達意見,甚至某次家族聚餐不再是在家裡吃飯,由媽媽一手包辦煮菜和洗碗,而是全家人一起在外面餐廳用餐,你看著媽媽的笑容,心裡也覺得很開心。
畢業前你鼓起勇氣和媽媽討論你想念公立高職的事,這是超乎家人對你期待的事,你有你想要做的,只是以前你知道家人都想要你念第一志願,所以就不敢說你的夢想了。後來放榜,你真的考上你目標的第一志願時,我也為你感到高興,好像一路過關斬將,打倒心裡的高牆,也把周遭的人變成助力和夥伴,不再一個人悶著頭傷心煩惱,而是勇敢的去走屬於你的人生。